邵雍,宋代著名的理学家与诗人,其诗作《言行吟》虽仅36字,却字字珠玑,蕴含深刻哲理。这首短诗不仅揭示了做人的根本原则,强调言行一致的重要性,更通过对仁与义的阐述,展现了其对道德与修养的深刻思考。
图片
原文《言行吟》宋·邵雍
言不失仁,行不失义。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言与仁背,行与义乖。天且不佑,人能行哉。有商君者,贼义残仁。为法自弊,车分其身。始知行义修仁者,便是延年益寿人。
壹言不失仁,行不失义。
心得感悟言语如春风,行止似山岳。邵雍开篇即点明言行一致的核心——“言不失仁,行不失义”。“仁”是内心的柔软与慈悲,“义”是行为的刚正与担当。言语中流露仁爱,行动中坚守正义,方能称得上真正的君子。
古人常言:“言为心声,行为心表。”言行一致,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,更是内心修养的外在体现。若言辞华丽却行为乖张,纵使一时得势,终难长久。唯有言行如一,方能立身于世,无愧于心。
图片
贰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。
心得感悟天道的眷顾,并非虚无缥缈的玄谈,而是对仁义之行的自然回馈。邵雍以“自天佑之,吉无不利”道出:人若遵循仁义之道,天命自会相助。这种“天佑”,实则是自然与社会的规则在无形中给予支持。
《易经》有云:“积善之家,必有余庆。”行仁义之事,犹如播种善因,终将收获善果。纵使前路坎坷,只要心怀仁义,终能拨云见日,迎来吉庆与顺遂。
图片
叁言与仁背,行与义乖。
心得感悟言行不一,犹如舟行逆水,终难前行。邵雍以“言与仁背,行与义乖”揭示表里不一的危害。言辞与仁心相悖,行为与义理相违,此类人往往内心矛盾重重,外则失信于人,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。
《礼记》言:“诚者,天之道也;思诚者,人之道也。”真诚是天地之道,亦是做人之本。若言辞虚伪、行为乖张,即便一时得势,终将失去人心,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图片
肆天且不佑,人能行哉。
心得感悟天命不济,人当如何?邵雍以“天且不佑,人能行哉”发出深沉之问。即便天命未眷顾,我们亦不能放弃对正道的坚守。这是对人生困境的回应,更是对内心信念的考验。
《论语》有言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真正的强者,并非依赖外界的顺境,而是能在逆境中坚守内心的道德与理想。纵使天命不佑,亦当以仁义为灯塔,照亮前行的路。
图片
伍有商君者,贼义残仁。为法自弊,车分其身。
心得感悟邵雍借商鞅之例,警示世人:缺乏仁义的法治,终将自食其果。商鞅以严刑峻法治国,虽使秦国一时强盛,却因残仁贼义,最终落得车裂的下场。法治固然重要,但若无仁义为根基,终将沦为暴政,难以持久。
管子曾言:“礼义廉耻,国之四维;四维不张,国乃灭亡。”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,缺一不可。唯有以仁义为本,法治为用,方能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。
图片
陆始知行义修仁者,便是延年益寿人。
心得感悟邵雍以“行义修仁者,便是延年益寿人”总结全诗,点明仁义之行的深远意义。这里的“延年益寿”,不仅指身体的康健,更指精神的安宁与内心的平和。行仁义之事,不仅能赢得他人的尊重,更能提升自身修养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满足。
《道德经》有云:“善者吾善之,不善者吾亦善之,德善。”真正的长寿,并非单纯的身体健康,而是内心的平和与善良。唯有行义修仁,方能无愧于心,无悔于行,达到身心的和谐与长寿。
愿与君共勉!
若此文触动了您的心弦,不妨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们,将这份智慧传递出去。您的点赞、转发、关注和在看,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,也能让更多人领略经典的魅力,共同成长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